谢华伟
畅销书作家、民俗文化学者。笔名“一只鱼的传说”,人称“鱼叔”。生于1984年,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述为东晋名臣谢安第58代世孙。现居江苏苏州,为苏州市引进的文化人才。
著有《黄河古道》系列、《狩猎》系列、《憋宝人》系列、《金门十三子》《姑苏密码》等,作品总销量数百万册,并长期占据国内外畅销榜单。曾获2017苏州高新区文化人才、与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同时获得阅文集团2019特别合作奖、2020年苏州市姑苏宣传文化重点人才、2021第七届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青年作家等荣誉。
【看苏州专稿 文、视频/赵婉钰 戴子杲 叶栋】
2017年,名噪一时的畅销书作家谢华伟(笔名一只鱼的传说,下文简称鱼叔)从上海移居苏州。五年过去,他在苏州安居乐业,从一名作家华丽变身文创“冲浪者”,在江南福地—苏州实现了二次创业。
回首过去,他感慨:苏州是座包容的城市,愿意去接纳外来人才。我是一条鱼,苏州就是我的水,我在这里如鱼得水。
近日,苏州提出了“人到苏州才有为”的品牌建设。从畅销书作家到玉雕品牌创始人,鱼叔的经历,也是“人到苏州才有为”工作品牌的生动案例。
1月28日,看苏州记者独家专访谢华伟,听他讲述属于他的“姑苏密码”。
“百里马”幸得苏州赏识,才跑得更远
记者:2017年,您作为首批文化人才,被苏州高新区引进定居在苏州。当时,您已经出版了《诡秘档案》《黄河古道》《憋宝人》等畅销小说,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书作家。您也游历四方,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都待过,为什么选择苏州、留在苏州?
鱼叔:我来到苏州是机缘巧合,但选择留在苏州是因为她是一座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城市。苏州政府是一个真正亲民的政府,实实在在为外来创业者答疑解惑,让我们这些外来的创业者在苏州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2017年来到苏州后,我就买了房。现在,我的不少亲朋好友都定居苏州,我的工作室和员工都迁到了苏州。未来,公司的苏工苏作、影视娱乐,包括出版文创的产业也都会放在苏州。
我在北京、上海、深圳都待过。苏州是四季分明的宜居城市,房价相对比较适宜,政商环境还特别好。苏州给了我全方位的帮助,除了给予我文化人才资金扶持外,还帮助我去对接好的投资方、银行和政府资源,从租房、企业注册、企业融资再到产品推广的方方面面。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我不敢自诩“千里马”,只能说我这匹“百里马”幸得苏州赏识,才能跑得这么远。
“鱼”到苏州“如鱼得水”
记者:从选择苏州到扎根苏州,您和苏州这座城市结缘5年。这5年,您出了哪些新作?来到苏州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鱼叔:我小时候来过苏州,那时对苏州的印象就是平江路,是古典和小桥流水。第二次到苏州是创业,这次给我更多的是惊讶。如今,5年过去了,再回首,我感觉苏州是一个立体的城市,它不只是一个小桥流水的古典城市,还是一座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营商环境优质的“双面绣”城市。作为一名创业者,苏州的政商环境让我们感到在苏州“都挺好”!
这5年我出了两部作品。一部是《金门十三子》,是我近年来短故事的合集,目前已经在影视化中,由王晶导演监制。第二部是我留在苏州后,充分感受江南文化底蕴后所作的《姑苏密码》。
来苏州前,我作为一名作家也在创业,但一直没有“大成”,来到苏州后,我获得了不少文学奖项,像2021年第七届当当年度影响力作家青年作家,我创作了一本关于苏州的书《姑苏密码》,还联合苏州玉雕大师成功创办了著名玉石品牌“于生一”……
苏州作家谢华伟与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
同时获得阅文集团2019“特别合作奖”
由于我的笔名叫做“一只鱼的传说”,所以,在我看来我和苏州应该是鱼和水的关系,我这条鱼到了苏州太湖才最终“如鱼得水”,闯出了一番天地。
感谢苏州的“礼遇”
作品是给苏州的“文化礼物”
记者: 《姑苏密码》是您的新作,也是您为苏州写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献给苏州城的一份文化礼物。这部作品有何独特之处?在苏州创作这部作品,得到了什么样的帮助?
鱼叔:《姑苏密码》是一部长篇科幻冒险小说,讲述主人公老鱼创业失败后,隐居在苏州树山村卖玉石。他一觉醒来,发现世界陷入危机,于是不得不开启一次冒险之旅,最终他们发现,解开难题的钥匙,就隐藏在古老的苏州城里……
故事分成明暗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传统的冒险路线,故事在苏州最精华的平江路、观前街、七里山塘、寒山寺、树山村等地展开;暗线则是用苏工、苏作秘密流传的神秘“密码”,这些密码藏在苏绣、缂丝、玉雕、御窑金砖等,共同推动故事情节。
《姑苏密码》的独特之处在于“姑苏”+“密码”。这部书是真正写作苏州,也是一部以苏州为迷宫,苏州为密码,苏州为骨架,把苏州所有东西都填充进去的一部有血有肉的城市小说。
创作出这样一部作品,离不开苏州宣传、文化部门给予我的支持,他们给我提供了很多古籍资料,并向我引荐了非遗传承人,让我全面地了解苏州文化和历史。
在我看来,文学与城市文化息息相关,作品因为城市而永恒,城市因为文学而不朽。希望我可以像张继一样,为苏州创作更多精彩的故事。
苏州二次创业
把玉雕小作坊整合成“巨无霸”
记者: 您不仅在苏州写作“苏州故事”,还是一名创业者。您创立的于生一国玉天工(苏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光福镇传统非遗工艺基础,先后与六十余家玉雕相关企业签约,解决了几百位工匠的就业问题,为光福镇玉雕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您的“二次创业”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鱼叔:早在宋代的时候,苏州的玉雕产业就已经蓬勃发展,到了明清时期,苏州玉雕更是被称为皇家御用玉雕。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一书中曾经盛赞过苏州玉工:“良玉虽集京师,工妙则推苏郡。” 这也就是为什么苏州虽不产玉,但好的玉雕作品都在苏州的原因。
而光福玉雕作为苏州玉雕的一个分支,更在中国玉雕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里有着自明清起就开始的脉络传承,且不乏名家高手。光福不仅是苏州玉雕规模最大的地区,更是工艺传承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但是,受疫情影响,光福玉雕产业遭遇重创,大量从业人员面临失业的窘境。
2017年,我来到苏州并定居苏州,成为了一名新苏州人。当时我觉得大家都在为家乡“带货”,我也应该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出一份力。
于是,对照着苏州的历史风物,我开始尝试用互联网“带货”苏作玉雕。2020年9月,我和光福镇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钱建良大师合作,在线上销售和田玉吊坠。当时200万元的产品上线就被“秒光”,有些手速慢没抢到的读者都非常遗憾。
这次带货的成功让我发现了玉雕这个传统苏作的市场价值。2021年9月2日,在光福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创立了于生一国玉天工(苏州)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从一个网络作家,正式进军了文化产业。
对于任何一种商品来讲,如果销售产品和模式过于单一,肯定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为此,从创立初期,“于生一”就努力在销售产品和销售方式上进行创新尝试。
1月14日,我们和苏州博物馆联合设计推出2022年春节贺岁祥瑞福象,深受市民喜爱,200套产品上线仅一秒就被抢购一空。这其实采用了“互联网+非遗苏作”的模式,去促使传统手工艺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擦亮苏作工艺光福品牌。
我们想依托光福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玉雕资源,建设一个代表光福、面向全国的玉雕品牌,并努力在行业内确立公平合理的玉雕价格标准体系,重新为苏作玉雕树立起品牌形象。未来,我们将从艺术、影视、娱乐等角度助推农文旅多业务共同发展,用互联网模式搭建起江南文化的推广平台,希望把这些分散的小作坊整合起来,让它变成一个“巨无霸”!
苏州该加大对自己的宣传
不要太低调!
记者: 1月12日,苏州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提出“人到苏州才有为”。作为苏州引进的人才,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鱼叔:在我看来,“人到苏州才有为”恰恰说明了苏州对于外来人才的包容和欣赏。
我个人认为苏州有一种包容的文化,这种文化历史悠久。苏州人不排外,且能够更加包容地对待外来的人,欣赏外来人的作品。
我作为一个外地人来苏州创业,也是得益于苏州自古以来的一个文化传统,受到了很多优待。我向很多朋友和读者安利苏州,也愿意作为一名新苏州人,用自己的影响力为苏工苏作“带货”。这样一个品牌的推出,相信会吸引更多有识之士来到苏州,留在苏州,共同去发展苏州。
记者:您在苏州工作生活近5年多,您觉得苏州还可以从哪些维度去进一步提升这座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文化产业人才”到苏州来创作、创业?
鱼叔:在我看来,苏州的宝贝太多了,可能宣传不过来,以后还是要统筹好各类宣传资源,加大对自己的宣传。
其次,我认为苏州人比较内敛低调。这一点就像苏州园林,从外面看可能不起眼,进去才发现它别有洞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到了苏州就不想走的原因。所以,我希望苏州能够加大力度,面向全世界宣传江南文化。
当然,作为城市的一份子,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我都要不遗余力高调宣传苏州!也希望文化人才、有志之士都来苏州创新创业,来见见苏州这个“伯乐”。
2022-01-29
2021-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