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保税区争分夺秒抓项目、促投资;拼招商、抢落地;强创新、快转型——
改革开放“试验田” 创新转型争先锋
近日,总投资11.4亿元的海虹老人特性涂料项目在张家港保税区竣工开业,这是该集团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对张家港保税区深入推进新材料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国首家内河港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是张家港以港兴市的“起锚地”,也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如今更是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改革创新先行军。
在“现代化建设先锋年”,张家港保税区争分夺秒、奋力拼抢,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拼招商、抢落地;强创新、快转型,以“走在前、做示范”的自觉追求,扛牢“龙头板块”的责任使命,干出“敢为先锋”的过硬实绩,在加快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张家港实践的新征程中彰显“硬核”担当。
项目建设加速跑,“245”激活强引擎
金秋时节,走进张家港保税区的大族激光华东区域总部基地项目施工现场,机器声隆隆,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加班加点推进厂房建设,预计到今年底,该项目一期主体厂房就能完成封顶。
去年6月,总投资超100亿元的大族激光华东区域总部基地在张家港保税区动工开建,项目建成后,该基地的产能将达到大族激光总产能的60%至70%,成为世界一流的激光产业基地。
“落户张家港一年多来,保税区给予项目建设极大的帮助,目前大族控股集团在建的7个项目中,张家港项目进展是最顺利的。”项目建设负责人说。
瓦克化学有机硅乳液和硅油产品扩建项目开工、杜邦张家港一体化生产基地竣工、海虹老人涂料(张家港)有限公司开业、长华化学18万吨POP项目投产……今年9月份以来,张家港保税区的重大项目建设频频传来好消息,开竣工项目总投资额超120亿元。
重大项目强势推进的“密码”是什么?张家港保税区给出三个数字——“245”:全生命周期、全信息化两项管理,开工率、纳统率、竣工率、投产率四个指标,储备选取、包抓推进、要素保障、协同服务、督查考核五大机制。
“目标更加明确,机制也更加优化,贯通了项目服务推进的‘一条龙’。”保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晓伟介绍,今年,张家港保税区7位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均定点挂钩联系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深入一线走访调研,靠前站、靠前干,对于重大项目企业反映的问题,实行分级快速处理流程,责任部门能解决的立马解决,需要管委会或市级层面解决的,保税区层面专题会商会办。
今年以来,张家港保税区连续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当地发改局会同招商、科技人才、物贸、规建、安环、国土、企管、审批等相关局室,针对问题现场研究解决方案,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目前,张家港保税区22个计划新开工三级重大项目三季度已全部开工,36个计划竣工项目已竣工投产22个。
张家港市委常委、保税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陆崇珉说,将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多维度提高审批速度、服务深度、政策温度,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以营商促“赢商”,“大招商”引来项目潮
10月23日,百胜(中国)苏南供应链运营中心项目在张家港保税区奠基开工。
作为中国最大的餐饮企业,百胜(中国)将依托张家港保税区临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在这里打造从华东辐射全国的整合支点,以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该项目的落地开工,是张家港保税区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创新实践,更是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的生动注脚。
招商是项目的源头,没有招商就没有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未来。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招商的“大突破”?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张家港保税区创新作为,向改革要效益。
今年,张家港保税区在张家港市率先实施招商体制改革试点,全面调动招商队伍积极性。仅今年8月份,当地招商小分队就出访29次,拜访50余家企业,带回大量有效项目信息。今年前三季度,张家港保税区成功引进天齐锂业、博腾医药等龙头型、旗舰型项目,总投资超90亿元,科技招商项目累计完成320个。
四季度,张家港保税区还将举办半导体材料、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三场专场推荐会,全力招引符合保税区“四新”产业定位的优质项目。
新项目纷至沓来,“老朋友”也持续加码。
9月26日,瓦克化学有机硅乳液和硅油产品扩建项目在张家港保税区奠基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是瓦克化学自2004年落户张家港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项目。
无独有偶,今年6月,美国陶氏公司有机硅下游产品扩建项目奠基开工,这家在张家港保税区深耕21年的世界500强企业,用实际行动逐步兑现着5年增资3亿美元承诺,更成就了一段“平均每18个月就上1个新项目”的佳话。
企业的托付与信任是对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的最高褒奖。
近年来,张家港保税区推进落实“拿地即开工审批”,不断简化审批流程,精简材料、精简环节,压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缩短审批流程85%以上,切实提升服务效能,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
瞄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张家港保税区通过打破信息壁垒、流程优化再造,整合330项服务事项为69个“一件事”套餐服务事项,实现“多表合一、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平均办理环节减少83.5%、办理材料减少54.2%。
张家港保税区还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一件事”服务专区,配有5个专窗综合收件,实现“一件事主题叫号、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运行模式,相比于事项分次办理,平均办理时间减少53.9%、跑动次数减少83.5%,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好生态”+“硬支撑”,打造创新发展先行区
走进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个白色的“大家伙”特别引人注目,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40英尺液氦罐式集装箱。
“该产品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实现大型液氦储运装备的国产化高端制造,同时也证明我们公司在低温深冷领域的顶尖研发实力。”中集圣达因副总经理程雄波说。
作为国内最大的低温贮运装备生产企业,多年来,中集圣达因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建设江苏省低温储运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南京理工等高校建立长期协同创新关系,其中与南京理工联合研发的项目更是得到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立项,获得1000万元省级经费支持。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推动企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既要有“好生态”,更要有“硬支撑”。
前不久,张家港保税区发布2022年度科技人才创新成果奖励名单,其中科技创新成果奖励300项,人才项目专项奖励47项,招才引智专项奖励41项,奖励金额共计1279.67万元。
除了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张家港保税区还实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锚定“四新”产业,聚焦头部企业,全力招引行业领军企业、标杆企业和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同时加强企业走访调研,定期举办“企业创新沙龙”“技术需求揭榜挂帅”等活动,常态化遴选创新先锋企业,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实现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400家的目标。
张家港保税区还将以“中华路、华达路、香山北”三大转型带为统领,加快苏州扬子江高端装备产业园规划落地,推进保税物流园区东区转型,发挥化工中试基地、泛半导体产业园、科创园、南科大张家港联合创新中心、南工大张家港产业学院等载体平台优势,支持重点村级载体落地科创项目,以优质的载体平台承接创新企业扎根发展。
“十四五”期间,张家港保税区将累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100亿元,建设苏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不少于100家,支持企业累计引进博士创新人才不少于100名,打造内涵丰富、功能完备、动能充沛的创新发展高地。
陆崇珉表示,要当好企业创新的服务员,统筹推动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和产业链“四链”系统匹配、深度融合,凝聚各方资源、各类要素为企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把张家港保税区打造成为更有实力、更具活力、更富竞争力的创新发展先行区。□苏报驻张家港记者 杨溢 陈梦娇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