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的时代热点,苏州耗时两年精心打磨、根据现实案例改编的心理音乐剧《花开河西巷》,昨晚在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举行首演。剧中人物因精神疾病障碍而孤独彷徨,在爱的滋润下逐渐康复、重拾生活信心的故事,引发观众深深的共鸣。据悉,这是我国首部关注精神卫生的心理音乐剧,剧本曾荣获“戏剧中国”2021年度音乐剧类优秀剧本奖。
精障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合,始终是市委市政府关心关注的重点,苏州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设立精神卫生康复驿站,接纳并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社会交往能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包括精神卫生康复驿站在内的255家“残疾人之家”。设立世界精神卫生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呼吁全社会提高认识,重视心理健康,增进对精神障碍人士的理解和关爱,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去年,苏州出台政策将精神残疾人全部纳入重性精神病门诊特定项目管理,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精神残疾人免费基本用药医保全覆盖。
舞台上,寂静的姑苏小巷,警笛声声,发病的陈小涛癫狂跑上街,众路人围观警察抓人,却在得知陈小涛是精障患者后四散而逃。患有精神分裂症的陈小涛与邻里的罅隙已久,又在一次邻里的排挤误解中发病……
《花开河西巷》以姑苏区桃花坞“残疾人之家”负责人王良玉为原型,通过王站长这位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25年扎根基层,与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让普通观众走进精障患者及其家庭,感受他们的彷徨、渴求与期盼。精障患者最大的康复难题,在于如何重建社会支持,重新回归社会。
剧中的河西巷康复驿站就是病人治疗、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抑郁症患者上官天天、智力障碍的启明、重度强迫症患者刘文强、命运坎坷的徐美凤……都在这里重新获得了接纳与包容。
在康复驿站的大家庭里,在姚站长无私的帮助下,他们互相支撑,共同汲取着家的温暖和努力生活的勇气。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不少观众被剧中人物的故事感动落泪,纷纷表示要扫除偏见,接纳、关心、关爱身边的精障患者。
该剧指导单位为省残联和苏州市委政法委,出品单位为苏州市残联和姑苏区政府,支持单位为市公共文化中心和苏州协同医疗健康基金会。演出单位为苏州市歌舞剧院。据悉,该剧将在全市开展巡演。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