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三伏天,潮湿闷热的气候让人食欲大减、略显烦躁。然而,家住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金筑家园的沈大妹最近却异常忙活,因为近期正是晒豆酱的重要时节。昨天,她做的黄豆酱正式出缸,无疑将会为家人的饭桌带来一道美味。
“天气热得吃不下饭,一碗黄豆酱就是最好的下饭菜。以前,我们乡下几乎家家的院里都有大缸,每年这个季节是家家户户都要‘做酱’的。”沈大妹介绍,前段时间,她和老姊妹丁凤娥就开始张罗着制作黄豆酱了。她们先是把黄豆泡了一晚上,第二天把黄豆煮熟之后沥干水,与面粉和在一起,揉到每颗黄豆都和面粉充分融合,放上蒸锅蒸熟,再将面团切成一厘米大小的方块,也就是酱黄,等待发酵。
“去年是‘干黄梅’,黄豆酱做了十来天就完成了。今年因为雨水多,断断续续做了近一个月,才把这酱给做出来。”沈大妹说,酱黄制作完成后,还需要把它晒干,然后浸泡到适当比例盐水中继续暴晒数天。待酱黄慢慢变成红褐色,自然成为一摊酱的性状,此时的黄豆酱才算是最终成型。虽然制作黄豆酱的原料不复杂,就是黄豆和面粉,步骤听起来也简单,但真正想要做出一缸好吃的酱,不仅要花上漫长的时间,还必须要“靠天吃饭”。因为前期十多天的发酵需要空气足够潮湿,而后到了日晒的阶段天气又必须晴朗炎热,因此六七月份潮湿的梅雨期加上炎热的三伏天,就成为制作黄豆酱的最佳时期。
“在晒酱的时候,太阳越火辣,晒出来的酱颜色就越深,闻起来也就越香。”沈大妹解释说,遇到下雨的时候,酱缸要拿进屋里。因为黄豆酱在晒的过程中,一旦淋到雨水,就会变质腐败。而今年出梅过后依旧雨水充足,这可让制作豆酱的沈大妹受了不少累。天晴时,她要把豆酱拿出去暴晒,下雨时又要及时把豆酱取回避免淋雨。有时候,她一天内要拿进拿出好几回。“以前在农村,家家都有大缸,用缸做出来的黄豆酱效果更好。此外,为了防止虫子飞到酱里,还要使用透气的棉纱网将缸口封存,既能封住缸口,又能保证透气性。”
虽说这黄豆酱的制作要求耐心细致,但黄豆酱出缸后的储存相较之下就粗糙多了。通常只要是在室温之下,不用冷藏,其口感也可以长时间保持不变。闻着出缸的黄豆酱飘散出的醇香,沈大妹说:“都说三伏天闷热,但是就着这刚出缸的黄豆酱,只吃一碗白米饭都觉得特别惬意。”(记者 管有明 通讯员 孙昊)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