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是苏州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举措。近来,苏州多地发布乡村振兴片区协同发展规划,将全市1000个行政村全部纳入片区,连片编制村庄规划,打破边界消极空间,高效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锦绣江南鱼米乡。
打造新时期乡村振兴典范
张家港: 着力打造“锦绣鱼米乡,江海第一湾”
江海第一湾乡村振兴片区地处张家港市域西北,是张家港市“长江之境”乡村振兴的先行启动区,涉及金港、德积、双山香山三大板块,共14个行政村,约100平方公里。根据规划,将实施长江生态“第一湾”、长江文化“第一湾”、长江美村“第一湾”三条路径,开展规划建设协同、乡村治理协同、产业发展协同、改革创新协同、富民增收协同等五类协同工程,布局40项近期项目和15项远期项目,近期项目投资总额达15.78亿元,力争打造为“长江生态与文化保护发展的样板区”“长三角最知名的长江旅游目的地”“长江村落协同振兴的示范区”。
张家港市将以张家港江海第一湾乡村振兴片区协同发展规划发布为起点,全面开展张家港市乡村振兴“4+N”示范片区建设,通过统筹江海第一湾乡村振兴片区、长江农科农创乡村振兴片区、长江古镇古村乡村振兴片区、长江圩田乡村振兴片区以及N个跨村域示范片区的资源,串联张家港市乡村振兴新优势,奋力打造锦绣江南鱼米乡的“港城样板”。
常熟:打造“虞文化”与“渔产业”协同发展综合展示区
依托“沙家浜”超级IP,常熟沙家浜渔文旅融合发展片区规划以现代渔业产业和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构建“一带三心四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打造常熟“虞文化”与“渔产业”协同发展的综合展示区。
具体来说,一带:鱼米蟹乡产业联动带;三心:以芦荡村、李市村、蒋巷村为核心,辐射周边的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增长极;四组团:以“芦荡火种、古镇文韵、水韵李市、匠心蒋巷”为主题的四个乡村发展组团,发挥芦荡村、李市村、蒋巷村等先发优势村庄的带动作用,串点连线成片,打造常熟市乡村振兴片区化建设工作标杆。
片区以“阳澄湖大闸蟹”地理标志产品为产业基础,创建“芦荡蟹乡·渔旅时光”区域公用产业品牌;探索生产、消费端的空间融合,提供多元化渔文旅体验,开发乡村消费新亮点,促进生产端与消费端的空间融合;规划构建“湖荡田织底·水绿脉缝合”的生态格局;构建“基础公服”+“特色公服”的镇区生活圈支撑体系,完善乡镇级社区生活圈,建立“示范级-基本级”两级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并实现跨区域公服设施共建共享。
吴江: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
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建设涵盖国土空间优化工程、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程、生态农业协同发展工程、农文旅联动发展工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程等6大工程,共计43个重点项目。 样板区在空间结构上将打造“一心两带四区”格局,注重原生态、人文、旅游的保护和利用,构建林、田、水、路、村,一体化的整体有序的景观体系。生态空间优化方面,将串珠成链,以长漾和震泽湿地公园为生态枢纽,形成“两横一纵”的生态格局。
其中,七都镇以“江村”为核、“溇港”为引,弘扬江村先贤故事、缫丝创业历史,完善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打造研学旅行胜地。震泽镇以“湿地”为韵、“丝绸”为线,发挥湿地资源禀赋,用好桑蚕技艺,打响丝绸品牌,拓展水韵桑田内涵。平望镇以“古桑”为基、“康养”为聚,培育田园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农文旅新业态,做优田园康养文章。横扇街道以“渔耕”为题、“太浦”为脉,扎根太浦河和塘浦圩田肌理,融入麦弓钓等传统渔耕技艺,传承江南渔作文化。
相城区:打造蟹肥田美的富裕湖区乡村
相城区阳澄湖片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规划面积137.1平方公里,着力构建“一轴一带两核五片”的空间格局,打造蟹肥田美的富裕湖区乡村、文化铸魂的艺术湖区乡村、诗意栖居的绿色湖区乡村。
其中,一轴:以澄林路、阳沙路为依托,联动沿线的村庄资源、文化资源、景观资源和服务资源,培育形成艺术湖田多要素集聚的景观轴和文、产、村融合发展轴;一带:以湘石路、凤阳路为依托,联动湖区北岸滨水空间、沿线的村庄资源、文化资源、景观资源和服务资源,打造文化渔乡发展融合带,促进文、产与村的融合发展,为阳澄湖北岸滨水地带的发展集聚资源、谋划思路、创造机会,快速提升品质与形象;两核:国际手作服务核依托消泾国际手作村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整合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和非遗手作、大闸蟹、红色旅游等资源,搭建区域性、全链化非遗手作服务体系,促进苏州乃至国内外各类非遗手作向片区集聚发展,成为乡村发展的增长核,生态文旅服务核集聚高端康养、艺术培训、会议论坛、文化创意、旅客集散、非遗手作、民宿餐饮等功能,为片区生态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国际化水准的综合服务;五片:低碳养殖片区、滨水休闲片区、科教创新片区、艺术田园片区、渔乡度假片区。
虎丘区:构建“一心两翼四单元”乡村示范集群
虎丘区乡村振兴片区规划以“太湖畔·漫享‘科’村”为主题,围绕“五大协同”,着力构建“一心两翼四单元”乡村示范集群,到2025年,纳入片区化协同规划建设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
一心指的是树山协同发展核心;两翼指的是东翼——运河水乡之翼、西翼——太湖智汇之翼。四单元涵盖慢山“科”村、运河“科”村、田园“科”村、湖畔“科”村。将通过道路交通提升、河湖生态治理、绿色农业发展、农文旅联动以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描绘出一幅产业联动发展、乡村均衡统筹、农民共同富裕的美好蓝图。
市域一体化发展新样板
在国家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新发展时期,苏州积极响应提出市内全域一体化的战略决策,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快市内板块协同一体化发展。在乡村振兴方面,苏州各板块也携手共同打造市域一体化发展样板。
太仓+昆山+常熟:协同区生态循环农业暨农文旅融合发展
太仓—昆山—常熟协同区生态循环农业暨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以建设循环农业产业集群为切入点,通过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发展聚合,系统推进三地协同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打破消极空间,破除邻避效应,加快打造充满活力的生态片区,秉持破界、串点、连线、成片的规划思想,提出打破行政管辖边界,通过河道、乡村旅游公路、风景路、慢行步道等,串联循环农业基地、特色田园乡村、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特色资源点,形成融自然、田园、产业、文化于一体的空间连片区域,打造循环农业、农文旅资源要素集聚区。
围绕六大目标,规划制定三地联合行动计划,涉及基础设施提档、农业产业提升、环境综合治理、农旅融合发展等四大类、十小类项目内容,共形成75个联合行动项目。
根据太仓、昆山、常熟三地协同区不同资源条件打造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四大农文旅发展片:太仓璜泾镇-常熟碧溪街道——红色滨江观光片;太仓沙溪镇-常熟支塘镇、董浜镇——古镇文化体验片;太仓双凤镇-昆山周市镇-常熟支塘镇——生态农业游憩片;太仓城厢镇-昆山开发区——城郊融合休闲片。针对四大农文旅发展片提出重点资源一体化,选取农文旅发展基础相对成熟的地区进行示范项目建设。
吴中区+吴江区+昆山市:统筹推进澄湖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
澄湖地区是苏州“四角山水”生态格局的重要一环,位于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昆山市三大区域交界处,周边水网密布、古镇环拥,地理优势独特,农文旅资源丰富。《澄湖地区协同发展规划》将澄湖周边甪直、同里、周庄和锦溪四个乡镇统筹纳入研究范围,共计339平方公里。
《协同规划》提出“一心点睛、一廊串珠、三环相拥”总体发展空间结构。一心为澄湖生态蓝心;一廊为吴淞江生态科创廊道;三环为澄湖碧环、特色新农环以及水乡古镇环。根据“三区三线”成果统筹划定生态、农业农村、城镇空间其中,城镇空间将协同吴淞江科创带、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强化载体共建、设施共享、产业共促统筹各地联动一体化发展。
常熟市+昆山市+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推动阳澄湖地区片区化协同发展
阳澄湖地区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规划面积276.5平方公里,涵盖阳澄湖所有湖面、岸线和环湖地区主要农林生态空间,河湖湿地面积占52.26%,覆盖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常熟、相城的46个行政村(社区)、265个自然村,将构建起“一环四岛六圈多核”的空间结构,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多方面协同,着力打造文化赋能型乡村振兴典范、城市群核心区艺术生活湖区,片区化打造中国式乡村现代化典范。
“一环四岛六圈多核”空间结构分布如下,一环:以澄林路、阳澄湖大道、湖滨路和湘石路等环湖公路为依托,形成环湖的网络骨架,打造50公里蟹逅阳澄路生态文化特色环。联动区内村庄资源、文化资源、景观资源和服务资源,培育形成湖区一级发展轴线,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向轴线集聚;四岛:曹庄数智岛、美人腿艺术田园岛、莲花渔乡度假岛、阳澄主题度假岛;六圈:红色渔家圈、低碳养殖圈、滨水休闲圈、蟹乡风情圈、昆曲体验圈、鱼米探源圈;多核:红色研学服务核、国际手作服务核、生态文旅服务核、智慧养殖服务核、传统文化服务核、康养度假服务核。
苏州对照党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对标浙江“千万工程”以点带面、点线结合,逐步逐乡逐镇成片推进的经验,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组团式开展乡村建设,先后启动上述等多个重点区域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接下来,苏州将打造片区协同发展的标杆,连片实现“农村更美”,新时代鱼米之乡的苏州样板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