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首《枫桥夜泊》曾风靡世界,在海外“圈粉”无数,成为苏州国际传播的华彩篇章。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显示,2022年苏州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1250亿元,近3年产值规模平均增速达22.7%。这意味着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及应用赋能取得明显成效,综合实力跃居我国第一方阵。
人工智能产业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创新企业拔节成长,应用场景更加丰富都为苏州智媒发展升级打造了互融共赢的生态圈,成为苏州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高速引擎。
紧握时代机遇,苏州市委网信办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日前共同举办了“智媒未来”高峰论坛,邀请众多行业大咖把握智媒融合生态,为城市形象全球传播献计献策。
会议肯定了过去苏州在国际传播中亮眼的成绩,与会专家为苏州利用智媒资源加速国际传播提出了建议,并共同展望苏州城市形象美好未来。
国际“能见度”提升
智能传播为推进媒体技术革新注入了新动能。为了把人工智能与媒体传播技术有机融合,推动国际传播出圈出海,苏州积极探索网络国际传播新方式。
近年来,海外社交平台视频传播凸显出传播舆论引导力强、互动效果好等特点,短视频传播形式已成为网络社交媒体的主流传播形式。苏州紧紧把握这一传播趋势,在2022年“知中国·in苏州”网络国际传播项目中,开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推动优质内容纵深传播,优化苏州城市网络国际传播矩阵,为全球网友讲述中国故事苏州篇章。
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陈雪嵘致辞。
通过一年时间,苏州网信办在海外社交平台共发布上百个视频作品,为世界解锁无数苏州的精彩瞬间。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账号点击量81.4w,曝光量1482w。账号以“全球视野、国家高度、苏州特色”为宗旨,在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建立苏州专属发声阵地,并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全市可共享的对外传播、交流的平台和窗口,服务全市各地区、部门、企业的对外宣传工作。
以苏州为样本,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第二年开展全球网络空间中的城市形象研究并发布了《全球网络空间中的苏州城市形象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海外涉及苏州的报道覆盖全球六大洲,影响范围广泛。苏州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既扎根本土实践,又立足全球视野,以全民参与文化交往,推动了海外受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与认同度。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主任陈希希发布报告。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江苏中心主任陈希希说,过去一年,苏州采取各种措施扩大网络空间的影响力,抢占国际传播的制高点,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为新形势下的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的实践参考。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网信办主任陈雪嵘说,下一步,苏州要把人工智能跟媒体传播技术有机融合,把科技跟人文知识有机融合,加强苏州的国际传播效能建设,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使命在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城市形象是国家形象的缩影,城市品牌是国家品牌的重要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以苏州为代表的中国城市义不容辞,也大有可为。
苏州市委网信办副主任陆怡发言。
以苏州为例,拥有极具特色的江南文化,古典园林和非遗技艺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国际传播资源。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经济社会持续蓬勃发展,苏州是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也是“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苏州市委网信办副主任陆怡说,苏州要以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人间烟火气”,彰显苏州“现代与传统和谐共融”的形象,力求用真实的国际化表达方式在网络空间做好苏式生活、苏州文化的传播,使苏州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在国际舆论场上脱颖而出。
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以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来促进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城市形象全球传播的使命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赵永华说,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契机,要把握机会,争取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赵永华发表主旨演讲。
置身新媒体时代,肩负国家重要使命,苏州在全球城市形象传播中积极探索,主动实践,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能力,深入挖掘探索中国故事、苏州文化的可视化呈现和故事化表达,不断推进传播手段深度融合。这一系列举措为讲好江苏故事、提升苏州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正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苏州将启动“风起江南一水间”一带一路网络国际传播活动。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丝路事业部副总经理荣忠霞建议,苏州可以协同海内外资源,结合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合作成果和苏州国际传播的重点,以经济信息赋能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引导国际社会更加正确、全面、深入的认识中国。
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丝路事业部副总经理荣忠霞发言。
未来无限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苏州前瞻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培育智媒生态融合的优良环境。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用现代技术描绘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苏州有无限潜力。
身处人工智能生态圈,扎根人工智能沃土中,苏州正将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主的一批新技术“变量”,变成促进国际传播发展的最大增量。上海远川研究所所长董世敏认为,谁能够先把握住新技术,使用新技术,借助技术力量,就能获取更多流量与关注,从而提升城市的国际话语权。
上海远川研究所所长董世敏在圆桌对话环节发言。
在人工智能赋能下,未来的城市形象将紧扣经济、文化及生态发展愿景,走上智慧城市的道路。大胆尝试打造智媒+元宇宙的概念,把城市实体化搬到虚拟网络,真正做到元宇宙城市,可以成为“超前”传播苏州文化和历史底蕴的方式之一,苏州确实吥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孙夏建议。
苏州确实吥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孙夏发言。
无论是人工智能与媒体技术的融合,还是与城市发展的融合,都不是冰冷生硬的,科技在只有文化的加持下才能积极向善,科技与文化内核完美融合才是苏州国际传播的最终要议。对此,欧瑞动漫宣传主管王舒月说,对外传播要创新城市叙事,多从聆听者的角度出发,让受众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欧瑞动漫宣传主管王舒月发言。
风起于江南青萍之末,浪成于智媒微澜之间,苏州国际传播实践表明,以创新和发展的眼光,勇于拥抱新技术,才能在智媒浪潮来临之际勇立潮头,借潮行舟,向世界展示出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人文之城的苏州城市形象。
(圆桌特约观察员/彭桦 图片来源:苏州市委网信办 )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