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湖河道“消劣争优”,太湖苏州片区水质达“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新一轮太湖治理扮靓苏州河湖
太湖,是苏州的“母亲湖”,孕育着东方水城和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波光粼粼的太湖水,与苏州的幸福河湖紧密相依。近年来,苏州太湖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太湖东部湖区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主要入湖河道望虞河水质优于省控目标1个类别,80个重点断面水质优Ⅱ比例达66.3%、位居全省第一,13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稳定达标,蓝藻水华发生次数及面积较“十三五”末实现双下降,连续15年实现安全度夏。
今年1至5月的数据更加令人心安:太湖苏州辖区湖体平均水质为Ⅲ类,总磷浓度0.046毫克/升,同比下降6.1%,总氮浓度1.19毫克/升,同比下降31.2%。截至5月底,太湖苏州辖区未监测到蓝藻水华聚集。
在稳扎稳打中,全市水务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推进实施新一轮太湖治理,以“控源减污、生态扩容、科学调配、精准防控”为主线,落实各项举措,让幸福河湖建设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民心工程。
“空天地人”,守护太湖波光潋滟
对于太湖及周边河道养护保洁工作来说,蓝藻、满天星、有害水草每到夏季高温时段就可能疯长肆虐,水环境治理难度也相应增加。
在吴中区,“水面垃圾自动收集器”成为保洁员的“神器”,可在水中持续长时间运行,能够承担周边50平方米左右的水域保洁工作,成为蓝藻、水草、浮萍等细小漂浮物的克星。当垃圾收满一筐时,收集器就发出提醒信息。附近的保洁员接到信息后,立即赶到现场,将垃圾及时清出。
记者在紧挨着太湖的通安镇走访发现,顺堤河、石巷浜、田鸡港、夏家圩河、箭渎港、东泾河和中桥港7条镇级河道和65条村级河道落实“河长制”长效管理,特别是奋战5月至11月的“高峰期”,全镇72条河道坚持水岸同治和源头治理,河面漂浮物做到日出日清,生态环境整治无死角。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推动蓝藻主动防控体系建设,以太湖安全度夏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空天地人”一体化监测预警、巡测体系,进一步提升水文、气象、水质和藻类自动监测能力建设,强化蓝藻防控主动性,推进蓝藻由固定打捞向机动打捞、近岸打捞向离岸打捞转变,加强高效打捞机泵、机械化打捞船等先进设备研发配置。压紧压实各级河长主体责任,河长们常态化深入一线巡河,坚持监测巡查不放松。目前,全市已落实54支打捞队伍,固定及应急打捞人员2090人,打捞船582艘(其中机械船161艘),运输船88艘、运输车46辆,蓝藻围隔142.3公里,藻水分离设备20套,日处置能力13960吨。
对蓝藻主动防控,如同帮太湖及周边河道消除了“牛皮癣”,水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河水清澈透亮,成群的小鱼儿在水草间游弋,洁净的河岸边绿树成荫,形成了一道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风景线。
控源减污,保障江南水乡一直美下去
太湖岸线蜿蜒起伏,一个个乡村在太湖之畔连点串线。为保护和改善水源地,确保没有蓝藻水华聚集,苏州利用水草构建起一片“水下森林”。虎丘区太湖办副主任陈邵鹏介绍,2019年开工建设金墅港退圩还湖项目,在北太湖打造了一片“水下森林生态系统”,水质长期稳定在Ⅲ类。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浜。周边“毛细血管”的治理对保护太湖而言也十分重要。提起石帆村的河道两侧,附近村民们非常感慨:“以前,又脏又乱,临河私搭乱建比比皆是。现在,河道驳岸干净整洁,原来的违建地变成了草坪绿地,看着就让人舒服。”
聚焦水环境改善,苏州市水务局着力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质效,以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为抓手,系统开展消除污水直排口、管网空白区、劣V类水体,整治工业企业、“小散乱”、阳台庭院排水,以及污水厂、污水管网、尾水湿地、幸福河湖建设等工作。全面完成太湖一、二级保护区剩余5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实现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建成太湖周边乡镇(街道)37个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进一步提升城乡污水治理能力和水平;推进沿湖河道“消劣争优”,治理劣V类河道19条,打造幸福河道(湖)20条,太湖苏州片区水质达“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随着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吴淞江(江苏段)整治工程一期开工建设,环太湖大堤后续、徐六泾江边枢纽、北福山塘河道治理等工程顺利完成。与此相应的是,太湖岸线的美丽乡村越来越多了,绿树成荫、屋舍俨然,乡村生态和配套景观逐步完善,市民和村民们幸福感满满。
生态扩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太湖之滨
穿过渔洋山隧道,跨越太湖大桥,人们就来到了金庭镇西山岛南部的消夏湾片区,一个被绿水青山环抱的地方。
监测、调试、维护……每天早上8点30分,冯桐就开始了他在消夏湾的一天项目巡检工作。作为一名生态工程师,他会逐一巡查湿地拦截处理体系运行情况,打开出水口监测设备,检查入湖水质是否达标。
“保护太湖,就是要确保没有一滴污水入湖。”苏州市太湖生态岛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健说。3.3公里长的太湖入湖河道消夏江沿岸建设了15.5公顷各类功能型湿地,治理周边4平方公里范围的农村面源污染,净化后的水又回用于农业生产。太湖水资源如此精巧地实现了循环利用,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入选了“国务院水污染防治典型案例”。
一碧太湖三万顷。太湖生态岛,包括27个太湖岛屿和水域。顺着环岛公路放眼望去,一片片湿地镶嵌在蜿蜒曲折的太湖岸线上,环太湖环岛湿地带处于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滩涂上,一排排芦苇、鸢尾给岸线增添了不少色彩。
2008年以来,苏州市累计实施“十大类”治太工程项目5600多个,投资840多亿元。2021年8月,《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正式施行,对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作出了一系列明确规定,也为太湖生态岛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太湖治理直接惠及环太湖湿地生态和苏州河湖治理建设。记者从苏州市水务局了解到,根据《环太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将完成生态修复和保育湿地带28.2公里,新增湖滨湿地面积577.8万平方米,湖滨带生态得到有效恢复,重要出入湖河口生态拦截强化措施全覆盖,到2035年,湖滨带水下森林全连续,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栖息地得到保护。
宜居宜业的河湖生态环境,为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生态载体,以厚植水优势汇聚新动能,助力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苏州全市域守牢治水责任担当,精心呵护这一片温山软水,统筹做好“水”“碳”“绿”三篇文章,为太湖增添更多美丽色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幸福河湖之间。
□苏报记者 张帅 惠玉兰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