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记者从元和塘古窑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专家认定,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元和塘古窑遗址就是南宋“平江官窑”的所在地。这是苏州考古史上的重要突破,也是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对苏州“江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平江官窑”所在地之谜是陶瓷考古领域悬而未决的难题。南宋礼制文献《中兴礼书》中的一段记载点明了它的存在,原文为“依新成礼器仿《博古图》,内陶器下平江府烧变”。背景是,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宋高宗赵构举行了一次郊祭,祭祀所用的一批陶瓷器,是依据内府提供的《宣和博古图》交由“平江府烧变”。学界一直在寻找“平江官窑”,然而30多年来一直未果。
昨天,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20余位专家在考察过元和塘古窑遗址及出土文物后,经分析研究,确认了元和塘古窑遗址系南宋“平江官窑”所在地。
元和塘古窑遗址位于相城区元和街道元和塘两侧,从2016年至2022年,历经4次考古发掘,被认为是苏州已发现的古窑遗存中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面积最广、保存最完整、等级最高的窑业遗存。其中,2016年、2019年的两次前期考古发掘聚焦于元和街道南窑村的“南窑发掘点”,2021年至2022年的连续考古发掘则在元和塘两侧的其他4个发掘点进行。目前,该地块已揭露出一座大型古窑群和水井、灰坑、水池等文化遗迹,出土各类遗物数百件(组)。
在元和塘古窑遗址出土的盆、灯盏、扑满、香炉等宋代陶器中,专家发现:这些陶器器身点缀的凤纹、夔龙纹、云雷纹等纹饰,呈现出明显的青铜器风格,另有若干件黑陶器,是高档的陶礼器。故宫博物院馆员王光尧认为,这些陶器在官方烧造礼器的图册《宣和博古图》及《三礼图》中能找到对应器物,“比如《三礼图》中的礼器‘丰’,这次出土的陶器里就有器形相似的。另外,这些陶器的仿青铜风格纹饰及其烧造的精细程度,都应当是皇室祭祀所用。”
“种种证据表明,元和塘古窑遗址就是‘平江官窑’所在地。”王光尧补充道,“从御窑金砖的技术传播史以及现有的考古证据来看,陆慕地区也有从南宋经元、再到明清的技术传承和流变。这个古窑遗址的发现,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史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持续挖掘和阐释“平江官窑”的文化内涵。同时,相城区将按照“大遗址”保护思路,制定遗址公园规划,维护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记者 王敏悦 广豪
新闻链接
元和塘古窑遗址历次发掘都发现了什么?
2016年和2019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南窑遗址分别开展过考古发掘工作。南窑遗址位于相城区元和街道南窑村,地处润元路以北、元和塘以西、新开河以东。
2016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南窑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面积为600平方米。共发现文化遗迹66处,其中陶窑2座、房址5座、沉淀池2个、辘轳坑2个、沟4条、灰坑48个、井2口、灶1个。初步揭露出一处宋至明清时期的烧陶遗址。出土各类遗物千余件(组)。
2019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南窑北区再次开展抢救性发掘,共发现文化遗迹18处,其中水井6个、灰坑8个、水池1个、沟1条、窑2座。出土各类遗物228件(组),出土遗物以烧造变形或残破的器物为主,器形主要有盆、灯盏、扑满、钵、甑、铃铛、模具、瓷碗、建筑构件等。
2021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元和塘两侧发现了完整的大型古窑遗址群,四个发掘点分布于元和塘的两侧,发掘面积共计1618平方米。发现了窑炉、晾坯区、沉淀池、墙址、道路、水井、沟、灰坑、窑头屋等66个遗迹单位,出土文物130余件,包括宋代陶灯以及明清的金砖实物。
2022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陆慕古窑址二区田野发掘中,共发掘面积为1300平方米,发现遗迹33个,其中窑址8座、灰坑10个、房址2个、路9条、沟4条,出土金砖、陶罐、陶灯等文物95件。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