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专稿】
12月23日,2022中国年度最佳雇主线上颁奖典礼以线上直播的形式隆重举行,苏州市凭借在稳就业促就业方面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奖项,全国范围今年年度共有12个地区获奖。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苏州市人社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担当起经济发展和稳就业“压舱石”的责任,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贯彻落实速度、实施效果领跑全省,全国领先。今年以来,苏州顶住压力,就业形势保持了基本稳定。截至11月末,全市企业用工备案人数达554.66万人,创历史新高。全市新增技能人才13.5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45万人。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一、创新机制保用工
系统观念,“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创新建立“1+4+N”工作机制,全力服务企业用工,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累计服务重点企业12881户,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盟等解决用工13.78万人。深入实施跨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交流协作机制,组织有序对接交流活动217次,新增合作基地359个,多渠道提供岗位154.54万个,引进劳动力48.2万人。为我市企业多渠道用工搭建更多更高效平台。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强精度全面落实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贴、留工培训补助等政策措施,继续通过“免申即享”的苏州模式兑现,发放资金20.48亿元,惠及企业35.01万户。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46.8万企业减负73.87亿元。
二、突出重点稳就业
兜牢底线,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应对疫情第一时间开发防疫临时性公益性岗位 3461个用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持续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聚焦帮扶重点、强化帮扶责任、提升帮扶效能、用好帮扶政策、形成帮扶合力。对有就业帮扶需求的就业困难人员等通过一对一走访、大数据、省平台和“就在苏州”云平台等,给予N次免费、精准、高效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系列公共就业服务。加力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全市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28.13万余个,开发见习岗位11228个;做到离校未就业高校生调查核实率100%,实现就业率97.22%。专门开设退捕渔民、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专场招聘会,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等,切实做到兜牢民生底线。
三、打造品牌促就业
示范引领,品牌效应助力就业。升级赋能“人力资源服务零距离”品牌。评选出首批10家苏州市“人力资源服务零距离”品牌突出贡献奖机构。引导和规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经营、争先创优,支持和鼓励机构为我市规模输送稳定劳动力。重点打造“云端送岗”苏州人社直播品牌。创新举办“‘就在苏州’重点产业‘云’端送岗直播季”活动,推出局长走进直播间活动,创新引入 “求职小剧场”,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线上线下“双线”“互补”的人力资源服务多元平台融合发展新体系。累计推出454场直播带岗,提供97164个岗位,收到简历12.7万份。本次活动还获评了智联招聘2022年度“促进就业项目奖”“促进就业成就奖”。加快布局建设“家门口的就业服务站”,推进零工市场、劳务品牌建设,畅通公共招聘服务渠道,召开线下现场招聘会800场,2万家次单位提供35.3万个岗位,15万人次求职者进场应聘。
四、缓解矛盾提技能
技能提升,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2022年,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332.61 万人次,发放补贴资金 20.2 亿元;累计职业技能等级备案企业1426家,完成技能等级评价并发放证书 24.17 万张。加力实施项目制培训,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需求,全市各板块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对重点行业、新职业、紧缺职业(工种)等陆续发布项目制培训目录清单,发布目录包含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专业(工种)237个,承训机构225家,申请培训共3.77万人,培训合格2.37万人。苏州市有多家企业和院校承担《国家职业标准》的开发工作,包括信息通信信息化系统管理员、电机制造工、抽纱刺绣工等职业(工种),充分体现了“数字经济”、“苏州制造”和“江南文化”品牌导向。
五、提升示范优服务
提升示范,做优就业公共服务。苏州获得全国首批“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可获得1亿元中央财政补助。作为长三角唯一获评地区,我们将牢牢抓住有利契机,打造实施就业“服务强基”、“扩容提质”、“能力培优”、“平台智慧”四大工程和“劳动者城乡一体就业融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失业监测智能化”等十二项行动计划,通过多部门大数据归集共享和运用,实现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充分利用银行、社区等公共服务网点,以服务群众为核心,进一步打通就业工作“最后一公里”。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编制发布集全市各级就业经办服务机构及社银平台相关银行 3088 个网点的就业服务地图,根据各地街道、乡镇实际开展有特色、有亮点的就业公共服务。坚持城乡就业一体推进,进一步增强均等化就业公共服务的可及性。
(文中部分为资料图)
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江南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阅读推荐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