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其名千古流芳,其诗家喻户晓!千百年来,这两位文化“顶流”,持续“走红”,他们的诗文集传诵至今。在这背后,苏州的这件绝活,功不可没!
古代苏州是我国刻书业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雕版印刷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
尤其明清两代,苏州藏书、刻书家层出不穷,时有“刻书赛积德,藏书胜藏金”之说。
去年,苏州正式启动《苏州刻书史》的编撰工作,记录苏州刻书宋元初起,明代高峰,清代重镇的辉煌历史。
该书由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陈正宏担任主编,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前推出。
苏州图书馆藏的宋刻本《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苏州图书馆供图)唐宋以来,经济繁盛、文化渊薮的苏州,雅士名家云集,渐成江南藏书、刻书之中心,为无数文人学士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造就了一方兴盛之地。
苏州无论官刻、私刻、坊刻还是寺观刻书都比较发达,堪称文化之都、典籍之乡。
唐代的杜甫、李白、韦应物均为在中国史上享誉千古的文学巨匠,鲜为人知的是,他们流传至今的诗文集均以北宋时期苏州官刻本为底本,由此可见苏州刻本的巨大影响。
到了明清时期,苏州更是成为全国的藏书、刻书中心。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曾说:“从前的出版事业,以苏州为中心。明朝的书籍,差不多十分之七八皆刻在苏州;顶出名的为常熟毛晋所刻的十三经、十七史等等,几乎所有有价值的书籍,都由他一家刻尽了。全国销的最多的书,如冯梦龙编的小说,金圣叹批的小说,沈德潜批的古诗文,都是苏州的出品。”
苏州所刻典籍以精善享誉四海,技术艺术学术并重,为中华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苏州刻书史》作者之一、天一阁博物院古籍地方文献研究所主任李开升表示,苏州刻本的审美与对宋本的追捧结合在一起,让对后世影响非常大的宋体字登上了刻书史的舞台。宋体字,成为了苏州为中华文化传播做出的独特贡献。
苏州图书馆藏的宋刻本《容斋随笔》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苏州图书馆供图) ▲《姑苏繁华图》中的书坊“读书只以为己,刻书可以泽人。”
苏州历代先贤的刻书、藏书活动,也使得大量典籍得以留存至今,为后世保存了重要的文化薪火。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苏州市域范围内就有30余家古籍收藏单位,涉及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中学图书馆、博物馆、新华书店,以及宗教、方志、档案等系统,现存古籍约100万册,位居国内同级城市之首。
在古籍修复、古籍数字化、古籍宣传普及、古籍整理与研究等方面,苏州的古籍收藏单位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截至目前,苏州图书馆已完成数字化地方文献与珍贵古籍1326部、17662卷、783309页。先后建成苏州地方文献数据库及珍贵古籍数据库,所收古籍除了保持原貌外,还可以实现全文检索、繁简转换及复制下载等功能。
苏州博物馆开通了“苏博云书斋”古籍影像资源数据库,提供馆藏珍贵古籍和家谱在线阅览。
《苏州刻书史》主编,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陈正宏认为,从千年刻书史回望江南,苏州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绝对是有重大意义的,甚至可以说影响深远,如今苏州重新打量、体味、研究这千年刻书的文脉,是打开了中国人重新认识苏州价值的一扇重要窗口。
陈正宏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