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陆宇其 通讯员 朱雅雯)除夕将至,年味渐浓。这两天,位于吴中区香山街道的“香山福蹄”门口人头攒动,一只只色泽红亮、味道浓郁的蹄髈从这里走向老饕们的餐桌,为苏城的年味增香添色。“做吃的不能糊弄,不然牌子要做塌掉的。”就是靠着这精工细作、一心一意的匠心精神,老板顾福荣的红烧蹄髈一做就是五十年。
在苏州,香山人嘴刁是出了名的,这可能跟香山独具的优越条件相关。香山是“香山帮”鼻祖蒯祥的家乡,也是全国闻名的“舟山核雕”发源地。香山人自古便善于师法自然营造“诗意栖居”,更擅长在方寸之间雕琢大千世界。不管是对传统手工艺的精益求精,还是对美食的挑剔,早已在香山人心中深深扎根,成为生活的常态。
蹄髈,不是家常菜。过去,蹄髈只在“干事体”时亮相,是宴请宾客最隆重的压轴菜,寓意家肥屋润,东家不用筷子在蹄髈上点一点,吃客不敢轻易开吃,这是香山人特有的习惯和规矩,承载了香山人的味觉记忆。在介绍蹄髈做法时,顾福荣毫无保留、全盘托出。“秉着良心做食物,一是选料新鲜,二是不糊弄食客,当然我的‘老伙计’也是功不可没。”顾福荣说的“老伙计”,便是一年四季热气腾腾的老虎灶,烧灶膛火是件既麻烦又讲究的活儿,点火、添柴、拨弄、吹气、疏通样样有学问。顾福荣说,经这么多年磨合,他早已与这个老搭档默契十足——每天五点不到,“老伙计”的三个灶膛同时开工,老顾全家总动员,清洗、去杂毛、焯水、下锅酱制……十几道工序循环往复,再经过数小时柴火慢炖,揭开锅盖的瞬间,喷香扑鼻。
慢工细活做出来的蹄髈,浓油赤酱,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齿颊留香。顾福荣介绍,他二十岁就开始做蹄髈,到现在已经五十年了。平时,自己从清晨忙到凌晨,过年更甚,通宵是常有的事,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三百余只蹄髈。“有时候真是觉得辛苦,但为了执着于这一口的食客,我坚持了下来。”顾福荣感慨。
五十年的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足以让一个人专心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让更多的人通过感受这道“经典味道”,对传统有更深入的理解。香山人的年味,也在这烟火气中渐渐升腾起来,在这人来人往的买蹄髈声中慢慢浓烈起来。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