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不是只有小朋友才会得的吗?”8月底,26岁的肖旭(化名)拿到检查报告,看着上面“成人多动症可能”的结论,有些难以置信。
“成人也有多动症,这确实是一种疾病。”苏州市广济医院(苏州市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陆心传介绍,多动症的全称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一般起始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可延续到成人期。
并非“长大就好了”
——明确诊断“去枷锁”
“大迷糊”,亲朋好友都这么喊肖旭。他记得,小学时,由于上课发呆晃神、爱讲话,课后丢三落四、爱打闹,他让不少老师头疼不已,家长成了学校“常客”。上了大学后,迷糊走神的症状也并未减轻。收缴材料、筹备活动,他总会出现缺漏或主动逃避。更严重的是,参加工作后,他的一次“习惯性”疏漏,竟让公司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他也因此负疚辞职。
“很长一段时间,我情绪常常低落、神经越发衰弱。”肖旭说,自己并非没有努力改变现状。从大学开始,他先后参加过心理社团、冥想训练营、专注管理互助联盟等。在互助联盟期间,朋友推荐他读了《分心不是我的错》——2011年,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哈洛韦尔在书中讲述了注意力缺失的不同类型、症状和应对措施。“那时候,我就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小时候就患上了ADHD,并延续到现在?”肖旭意识到,参加互助活动,远远不够解决问题。
多方寻觅,他在外市找到成人多动症专科门诊,并预约诊疗。“您是否常常无法注意细节,会粗心犯错;做事或活动很难维持专注力;很难依照指示,完成功课、家务或工作;极容易被干扰;常常忘记每天规律要做的事情……”肖旭说,在诊疗表上,这些问题他每一条都打了“√”。结合脑电波检查、年幼时的疾病既往史等,他被最终认定为ADHD患者,且相对典型。“一切问题都有了答案。”肖旭说,他感觉自己的未来“又有希望了”。
“对这类患者来说,诊断就是治疗的一部分。”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精神医学中心主任陈文认为,明确诊断会给患者带来极强的解脱感,本身就是一种“去枷锁”的情绪治疗。
部分患者会路怒、反复离婚
——防治指南“上轨道”
据介绍,ADHD目前分为三个亚型,包括注意力缺陷,表现为无法控制注意力;无法控制行为和情绪,即多动、冲动;前两者的混合型。“成人ADHD的核心症状和儿童期是一样的,但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成人期通常不会有太多的‘多动’,而是更多表现为注意缺陷、容易冲动。”陆心传说,比如工作效率低、路怒症、反复跳槽、不能安静或放松,有人有酗酒、抽烟等物质依赖,还有盲目投资。“部分表现为关系不能持续的患者,会多次分手又谈恋爱,甚至反复离婚结婚。”她说,成人ADHD容易共患其他心理疾病,比如焦虑、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以前,大部分人对该病的理解有误区,认为它是小孩的‘专利病’。”陈文说,表现出ADHD特征的成人,往往会被批评“个人习惯差、性格古怪、没有责任心”等。这不仅会加剧成人患者的自我怀疑,想不到就诊寻求专业帮助,客观上,也会影响成人ADHD这一亚专科的发展。
这一情况正得到显著改善。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已陆续出台成人ADHD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12月,《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更名为《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指南中强调,“全体成人中,约4.5%会表现出ADHD症状。”今年7月,中华医学会发布《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明确指导治疗用药,并要求联合行为治疗、健康教育等,帮助改善成人患者的功能损害,提升生活质量。
“虽然不是小孩‘专利病’,但重视、提高儿童患者的就诊率,有利于减少ADHD对成年期的影响。”陆心传告诉记者,随着全生命周期精神心理健康理念的普及,如今,儿少精神科医务人员会更多考虑疾病对患儿的长远影响,把ADHD作为慢性病来诊治,不仅主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更会为患儿提供全病程管理和长期追踪。苏州的成人患者,也可前往相关精神专科医院,或大型综合医院的精神科门诊,获得专业的诊断治疗。
间断性症状不是ADHD
——送给市民“定心丸”
“一般市民不要过度焦虑,甚至‘自我诊断’。”陈文提醒,成人ADHD的诊断与鉴别,有其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流程,包括病史采集、临床检查与评估、辅助检查、综合分析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诊断标准,才能做个体诊断。一般来说,医生至少要从三大方面先做“排除法”,即确认患者是否有持续性的ADHD症状、是否有突发影响因素、是否有其他方面疾病等。
他告诉记者,病史很重要,医生需要了解患者学龄期是否好动、注意力不集中,青春期是否做事冲动,难以控制和吸取教训。而成年人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情绪波动,也可能导致其出现注意力缺陷等问题。“最近工作特别疲惫、家中老人生病、孩子填高考志愿、房屋买卖等,都会影响成人情绪。”他说,这些问题虽然会影响注意力集中,但它们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善,显然不构成成人ADHD。此外,患者如果突然出现持续性ADHD症状,应当及早体检,排除是脑部、内分泌等疾病带来的影响。
不少人上班会发呆、走神,这和成人ADHD如何区分?陆心传表示,真正的成人多动症患者,往往主观上想去干一件事情,却无法专注、持续下去,需要专业的医学干预。与疾病不同,“上班发呆”属于主动偷懒,主观不想集中注意力去工作。“这种现象,主要是缺乏工作动力。”陆心传表示,从多方面入手,增加和明确工作动力,可帮助改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静下心思考,自己为什么去工作,是出于经济压力、兴趣,还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在梳理和调节中找到更明晰的目标,可以转化为更强更持久的工作动力。”(本报记者 朱瀚墨 陆珏)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