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驻昆山记者 朱新国 占长孙
前晚,伴随着锦溪古镇长廊的红灯笼齐齐亮起,一场特别的七夕文化市集在五保湖畔上演,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增添“夜文化”的魅力、激发“夜经济”的动力、彰显“夜生活”的活力。
后备厢集市、露天电影、河灯漂流、“走鹊桥”……一场场形式多样的活动将传统节日的美好寓意与现代时尚的潮玩元素相结合,汇聚成一场盛大的群众嘉年华。现场人头攒动,音乐声、电影声、交谈声、欢笑声相互交融,将这座千年古镇的初秋之夜装点得诗情画意。
后备厢集市升腾“烟火气”
不同品牌、不同款式、不同颜色,10多辆小汽车整齐排成一列,敞开后备厢,在一条长长的装饰灯下,形成一个“车轮上”的夜间集市。
一人一车,一车一店。从各式儿童玩具,到网红充气青蛙,再到小巧精致的文创产品、自制饮品,每一个后备厢别有乾坤,如同一个个微缩版的创意小店。
“后备厢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的后备厢我做主”“666,优秀”……除了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商品,一块块文艺标语牌同样引人注目,充满青春气息,升腾起小镇“烟火气”。
“卖货是其次,主要是来体验和享受这种热闹的氛围。”“摊主”阿亮说,站在人群中,很容易被大家的快乐情绪所感染。“很高兴自己的‘后备厢小店’能成为这个夜市带给人们快乐的一部分,而自己也收获了一个不一样的美好之夜。”
露天电影打造“邻里广场”
文昌广场上,翘角飞檐的楼阁外墙悬挂着一块白幕布,新近上映的爱情电影《我爱你!》正在上演。几十张小靠椅上坐满了男女老少,一些老人一边惬意地摇着大蒲扇,一边不时低声和身边的同伴分享观影心得。
对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们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观影场景。而今,考虑到古镇上众多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锦溪镇策划推出“纳凉电影夜”活动,让这样充满怀旧感的观影形式又一次出现在群众眼前,打造出一个拉近彼此距离、创造社交机会的“邻里广场”。“形式虽然简单,但群众非常认可,天还没黑,大家就来等着了。”昆山市锦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启超说。
当晚,锦溪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还特别推出古莲桥晚间游活动,应和“鹊桥相会”的美好主题,吸引众多当地群众和游客争相打卡。
风景里有生活,生活里有风景。浸润两千多年历史的沉浸式东方美学体验,和现代时尚的多元社交平台在这里彼此融合,“烟火气”“市井气”“文化气”相互交织,赋予古镇新的夜色和生命力。
文明实践开启“夜间模式”
一条由麻布方块拼成的“我在锦溪读书”标语悬在后备厢中,在动物玩偶、星星装饰灯的簇拥下,一排迷你书架显得十分亮眼。身穿红马甲的张卫娟和几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边向群众发放文明宣传手册,一边进行图书阅读活动推广,吸引不少亲子家庭前来咨询。
古镇千年,诗书继世,耕读传家。为丰富“全民阅读”活动,锦溪镇打造了“我在锦溪读书”“链上阅读”“农情似锦”等阅读品牌,每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在全镇营造出一股崇尚读书、热爱学习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锦溪镇还积极引导返乡大学生深入农村开展各类荐读志愿服务,以书为媒,让全民阅读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晚上是一天中最放松闲适的时候,也最适合阅读。现场人流量很大,让我们的读书推广行动产生了扩散效应。”张卫娟说。
这也是锦溪文明实践“夜间模式”的一个新尝试。紧邻读书摊位的是锦溪古镇限定套色印章明信片发放盖章区,随手抽出一张,一面是古莲桥等吉祥彩绘,一面是古镇手绘鸟瞰图,设计清新又充满艺术气息,让江南水乡的温婉记忆可邮寄至全国各地。
行走在进入古镇的湖堤上,晚风习习,荷香扑鼻。在荷叶和藕花遮掩的湖面上,大家还放流一盏盏造型别致的河灯,表达对生活的美好祈愿。天上星河耿耿,水面灯火斑斓,似把繁星银河映入水中,呈现一场穿越古时七夕的浪漫盛景。
沿着灯笼照亮的夜路往前走,在交错的水巷中,不时有载着游客的摇橹船缓缓驶来,船娘迤逦的歌声让水乡的夜更加多情。
锦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锦溪将以“阵地+主题”的模式,因地制宜推出“乡村美好夜”“古镇非遗夜”“湖畔阅读夜”“广场公益夜”等文明实践“夜模式”系列活动,点亮更多水乡绚丽之夜。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
2024-09-17